首页 > 体育 > 正文

马蒂·赛拉宁的冬残奥之旅:“回家”情更浓

2022-03-13 16:36:24来源:中国新闻网  

(北京冬残奥会)马蒂·赛拉宁的冬残奥之旅:“回家”情更浓

中新社张家口3月13日电 题:马蒂·赛拉宁的冬残奥之旅:“回家”情更浓

中新社记者 李晓伟

“这次冬残奥会之旅是一次难忘的经历,我会一辈子记住。”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临近尾声,金发碧眼的芬兰残奥单板滑雪运动员马蒂·赛拉宁,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总结自己的冬残奥之旅。

今年37岁的马蒂总以“老北京”自称。由于父亲工作的原因,他2岁时就来到了北京,自此,他断断续续地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,他还有一个中文名字“刘迪”。提起北京,他对三里屯、五道口等标志性“打卡地”如数家珍。言语中,他还时不时蹦出北京话的“儿化音”。

“我在中国度过了自己的童年,又在北京语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,还在这里工作认识了我的法国妻子。”马蒂说,中国就是他的“老家”。

单板滑雪是马蒂“很重要的爱好”。13岁时,他第一次滑单板。2002年,一场交通事故导致马蒂的左臂神经严重受损,这样生活了10年后,他进行了截肢手术。4年后,热爱滑雪的马蒂开始残疾人单板滑雪专业训练,并前往荷兰参加比赛,那是截肢后的他首次踏上单板滑雪的赛场。赛后,他便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更好的运动员。

这次“回老家”,马蒂参加了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和男子坡面回转UL级比赛。虽然成绩不尽如人意,但丝毫不影响他“回家”的兴奋。

“差不多会和遇到的每个志愿者和中国运动员都聊聊天,好多人告诉我没见过会说中国话的芬兰人。”马蒂说,能和中国朋友一起交流他感到非常高兴。

时隔多年后再“回家”,中国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,让马蒂印象深刻,“不论是冬残奥村还是比赛场地,设施都特别好。中国运动员的水平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”

10多年前,马蒂第一次到位于北京的南山滑雪场滑雪,他说那时滑雪的中国人还不多,高水平的滑雪者更少。而“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滑雪场,中国肯定会有更多高水平的滑雪爱好者了”。

这次“回家”,马蒂还尝到念念不忘的中国美食。喜欢烧烤,曾在三里屯“消灭”了100多串羊肉串的马蒂,终于在冬残奥村餐厅里吃到了羊肉串。他还主动向外国运动员介绍在中国生活的情况,当然还有美食。

作为一名冬残奥会的残疾人运动员,马蒂还不忘激励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。“滑雪是带给我很多幸福的运动,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,这会给你很多帮助,让你更自信”。

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将在13日晚举行。临别之际,马蒂依依不舍,他说将来还会再“回家”,“等到准备好了,我会带着孩子们去北京看望家人和朋友,还会再到南山滑雪场滑滑雪”。(完)

标签: 单板滑雪

责任编辑:hnmd003

相关阅读

资讯播报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