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体育 > 正文

东西问·中国运动员 | “冰上蝴蝶”陈露:如何以体育展现民族文化精髓?

2021-12-22 18:21:36来源:中国新闻网  

(东西问·中国运动员)“冰上蝴蝶”陈露:如何以体育展现民族文化精髓?

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题:“冰上蝴蝶”陈露:如何以体育展现民族文化精髓?

作者 卢岩 刘星晨

“中华元素是中国选手最显著的标签。只有技术达到一定高度,才能更好地将民族元素中最精髓的部分展现给世界。”对于“民族的才是世界的”,花滑名将陈露这样理解。

被誉为“冰上蝴蝶”的陈露,曾赢得中国首枚花样滑冰冬奥会奖牌,也是中国第一位花滑世界冠军。作为中国花样滑冰的开拓者,退役后的她投身基层建设,继续为推广冰雪运动而努力。

陈露的另一个身份,是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。她表示,北京冬奥组委正致力于举办一届以“运动员为中心”的体育盛会。

就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助力花样滑冰在国内发展、中国青少年冰雪运动教育等话题,陈露近日接受了中新社“东西问·中国运动员”栏目专访。她表示,希望借鉴欧洲冰雪强国体育发展理念,在加强基层冰雪场馆建设的前提下,通过与教育融合,带动更多中国孩子爱上冰雪运动。

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
中新社记者:你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,一曲《梁祝》收获满堂彩。作为前花滑运动员、现花滑教练员与推广者,你认为包括民族音乐、传统服饰在内的中华元素,是否是中国选手的“加分项”?

陈露:中华元素是中国选手最显著的标签,也是突出民族风格的一种方式。能否成为加分项,需要视选手技术水平而定。只有技术达到一定高度,才能更好地将民族元素中最精髓的部分展现给世界。

用我个人经历举例,比赛中选择用中国民族音乐,这是在我运动生涯的成熟期。之前在职业道路上积累了一定人气,此时选用具有民族独特性的元素,能在彰显自身特点的同时展现民族风格。将带有浓厚民族气息的元素展现出来,并不容易。花样滑冰运动员在进步过程中,需要接受专业舞蹈技术指导。芭蕾舞、中国舞等,会伴随我们成长。

作为中国运动员,民族深厚文化底蕴赋予了我们独特内涵。如果在比赛中选择了民族音乐,就最好要把它表现到极致,这样才会给世界一个更好的方式来了解中国文化。

资料图:中国花样滑冰名将陈露在哈尔滨不负众望,夺得亚冬会女子单人滑金牌。中新社发 毛建军 摄

中新社记者:中国队在当今世界花样滑冰范围内处于什么位置?北京冬奥会脚步日益临近,你对中国花滑健儿的表现有何期待?特别是女子单人滑,如何才能突破瓶颈?

陈露:中国队目前双人滑实力处于世界一线水平。其他三个项目男子单人滑、女子单人滑、冰上舞蹈还略显薄弱。

北京冬奥会上,双人滑项目冲击金牌的可能性较大。男子单人滑也拥有一定竞争力,并非没有希望登上领奖台。金博洋曾摘得世锦赛奖牌,虽然近两年状态不甚理想,但他毕竟具备这样的实力。

金博洋曾在早期国际比赛中率先完成勾手四周跳,当时该动作惊艳世界。此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男子选手能完成两个四周跳,这已是极限。

金博洋为世界花样滑冰作出了巨大贡献,突破了固有思维,冲破了运动员在技术层面上的壁垒。在他之后,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曾向我们学习、借鉴。目前男子单人滑世界顶级选手能完成五个四周跳的动作。

这种借鉴的过程在相互进行,奥林匹克格言中写道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、更团结”,每个人都不断去追求更好的自己。在相互学习中,花样滑冰项目将得到更好的发展。

至于女子单人滑项目的前景,需要进一步增强人才储备,提升冰雪运动普及率。在技术层面上继续革新,也需考虑增加科技手段提高运动员训练质量。

在艺术表现力方面,通过何种方式去训练青少年运动员,让她们在艺术表现力上像俄罗斯运动员那般自如,这是未来需要去解决的问题。

资料图: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吉林长春五环体育馆隆重举行。著名花样滑冰选手陈露手持火炬缓缓跑向看台。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

中新社记者: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,你能否介绍下具体工作职责?北京冬奥会理念是“以运动员为中心”,筹备中哪些细节印证了该理念?

陈露:中国立足于打造一届“以运动员为中心”的冬奥会,冬奥组委从细微环节上希望考虑得尽善尽美。运动员委员会的成员们参加过数届奥运会,结合自身经历,为此次办赛提供实质性建议,让北京冬奥会在衣、食、住、行以及场地设施等方面能够更加完善。

例如,洗衣机如何配备,才能最大程度满足运动员们需要;餐食如何搭配,才能满足世界各地运动员的赛前习惯和饮食结构。大家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,将往届冬奥会呈现出的亮点,以及有待完善的细节进行总结,从中吸取经验,以期令北京冬奥会能提供给选手们更舒适的比赛和生活环境。

由于疫情原因,“相约北京”测试赛在筹备和举行上遇到了诸多困难,包括时间、交通、以及沟通等层面的问题。但经过前期精细策划,目前收集到的外国选手反馈是非常积极的。

中新社记者:你的女儿正在练习花滑,这是她自己的选择,还是你的选择?在陪伴她由浅至深接触冰雪运动的过程中,你有哪些感悟希望与普通爱好者们分享?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正从愿景走向现实,在你看来,如何能让更多中国孩子了解并参与到冰雪运动中?

陈露: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学习新鲜事物时,以兴趣为前提,人们才愿意花时间打磨自己,否则很难坚持。我有两个孩子,我会尊重她们在兴趣爱好上作出的选择。

至于女儿未来是否会成为职业运动员,在我看来这是水到渠成的过程。毕竟时代多元化,孩子们兴趣广泛。成为职业选手需要诸多条件促成,包括身体条件、心理素质是否达标,这都需要时间去考量。

对于冰雪运动初学者而言,接受专业培训机构培训至关重要。专业的教练能带来更权威的帮助,令初学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学习,提高技能。这也体现了“启蒙”的重要性,一个优秀的启蒙老师,可能会发现一个未来的世界冠军。

相较其他项目,大家对于冰雪运动存在不少误区,认为入门很难、有距离感。在推动冰雪事业的过程中,我们在积极转变这种认识。体育是最好的教育,参与到体育中,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成为职业运动员。作为参与者,以学会滑冰的心态投身其中,会收获很多乐趣。

带动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,体育和教育的融合扮演着关键作用。对于青少年儿童而言,通过体育训练可以培养优秀品质,这也是在推广冰雪运动时渴望去传达的思想之一。

结合国内过往经历,很多孩子在12岁后便停止了训练。从4、5岁开始接触冰雪运动,经过6至7年的学习后,孩子们具备了一定基础。因为学业压力或其他原因中止训练,很是遗憾。如果未来能够和教育更好地融合,我相信中国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会更积极、更快速地达到渴望的目标。

资料图:短道速滑运动员孙琳琳(右)、花样滑冰运动员陈露(中)、自由式滑雪运动员郭丹丹(左)亮相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金银纪念币(第1组)发布仪式。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

中新社记者:截至2021年初,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,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。你认为目前基层冰雪运动硬件场馆普及情况如何?

陈露:在成功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,中国冰雪事业的发展显著提速。但结合中国人口基数,目前场地设施数量仍无法达到冰雪强国的标准。

加拿大是千万人口级别国家,但全国冰场总数却达到3000余家。数字非常直观,也显示出中国和冰雪强国之间的差距。

从硬件数量而言,中国冰雪事业发展还有较大进步空间。对此,仍可以谈回“借鉴”二字。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后,当地奥运场馆实现再利用,成为社区运动综合体,提供给市民进行体育锻炼。国际上类似优秀案例值得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学习。

本次北京冬奥会,诸多新建场馆在赛事结束后,将转变为促进全民健身的城市文体综合体。对于中国冰雪事业的长期发展而言,这无疑是积极的信号。(完)

标签: 陈露 冰雪运动 男子选手 冬奥会 花滑

责任编辑:hnmd003

相关阅读

资讯播报

推荐阅读